从2021年开始,国家医保局在福建厦门、河北唐山等五个城市先行先试启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厦门市作为首批试点城市,试点改革几年,给患者、医疗机构、医生带来哪些变化?记者在首批试点城市厦门进行了调查采访。
傅大伯今年75岁,前不久他出现了心脏衰竭,所幸及时有效地发现,手术后,恢复得不错。等到出院缴费时,傅大伯的家人发现,检查、检验的费用便宜了不少。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12日,厦门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第二阶段落地执行,一大批医疗服务项目降价。像是核磁共振平扫的检查费用,就从原来的700元下降到了630,降幅10%。傅大伯住院期间做的心血管CT、抽血等检查项目,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价。
从2021年起,厦门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不少服务量较大的检查检验类项目费用,都出现了显而易见地下降。像日常体检、糖尿病复诊都需要做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价格从原来单次72元,下降到了64元,降幅达到了11%;尿沉渣定量价格从过去的20元下降到了16元。过去一年,厦门各医疗机构尿沉渣定量服务量74.5万人次,此次调价后,仅这一个检查项目,每年或将省下医疗费用近300万元。
厦门市民 吴先生:我今天发现给小孩做了一个CT和抽血,交了几十块钱,我预想应该是一两百的。
厦门市民 曲女士:复查从以前是300多元,现在降到了200多元左右,单次我们都会省100多元。
厦门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过程中,强调有“降”有“升”。对于一些价格一直处在低位,但技术劳务价值高的项目进行调价。调价前,肾移植手术的医疗服务价格是9000元,调整为11700元,涨幅为30%,但是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调整后的价格,医保报销的比例并没改变,因此,涨幅的大部分仍然是由医保基金来支付,患者的自费负担并没有增加多少。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党委书记 左正宏:作为手术来说,它属于优劳优得的范围,因为它的技术上的含金量非常高,那么在价格上应该适当得到体现。医保价格的改革,更能激发医务人员去改进自己的技术质量,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对学科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
厦门重点将风险、难度较大的手术类项目纳入改革调整范围。截至目前,调增项目中疑难手术占比达到了近80%。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科负责人 陈翔:像我们之前做的一些手术,大多数都是五六个小时一台,有相应的更匹配的赋值,对我们整个团队都有很大的鼓励。
另外,对那些价格一直处在低位,但技术劳务价值高的,例如急救、换药、注射及部分中医和儿科类项目,价格也做了相应的上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急诊科主任 娄庆:我们儿科主要调整了体现医疗技术这方面的服务价格,这一部分的提高,充足表现了对我们医务人员技术价值的认可。
截至目前,厦门已顺利实施2轮调价,共调整项目价格1093项,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设备物耗占比为主的检查化验类项目降了,就医患者从降价中直接得到实惠.
厦门市医疗保障局局长 花育明:减下来的钱用来保障到能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的这些项目上,优化了我们的价格结构,促进了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除了财政投入外,公立医疗机构的收入,主要靠药品差价、医用耗材差价和医疗服务费用。随着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集中带量采购等措施落地见效,公立医疗机构对医疗服务收入的依赖程度逐年加深。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院能否主动参与?又受到怎样的影响?
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会议室里,一场有关复杂性医疗服务项目报价的论证会正在进行中,来自急诊、检验、影像、儿科等科室的医护人员们正在发言。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 杨运刚:我们目前的价格,远远和我们医生的成本付出是不匹配的。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 吴杨玲:我们想说,提高大抢救的费用,能够充足表现我们临床的价值。
这场论证会就像是一场临床科室间的“辩论赛”,事关自己科室的医疗服务项目能否纳入改革范畴,服务价格是提高还是降低?
很显然,这场“辩论赛”的各方“辩手”都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作为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他们都提出了各自需要调价的医疗项目和调价的理由。
根据厦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规则,医疗机构首先在医院内主动对项目进行筛选,价格得有升有降,除了涨价的项目,还必须要有降价的项目,而且升降总量绑定在了一起。也就是说,调增总量越高,调降总量也越多。医院每次上报复杂性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等职能部门都需要结合历史数据进行再次论证,力求多维度科学体现医疗服务价值。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保与物价管理部副主任 吴宁宁:实地解决患者就诊的费用问题,解决这一个学科面临的运营压力,和技术劳动价值的体现。
在价改的探索中,医院从原来的被动执行者变成了主动参与者,价格形成也从原来“政府说了算”,转化为“机制说了算”。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王占祥:价格调整牵扯到方方面面,我们很重视每次价格调整以后的效果。既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同时也能够让各科室接受,也能够让医院可持续发展。让科室医务人员辛苦付出的技术价值、劳务价值能有充分的体现。
从2021年启动试点以来,厦门已经先后在2023年1月1日和今年3月12日完成了两轮调价,共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项目1093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一度对医保相关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场“硬仗”,因为从报价材料的提交、价格的计算都要人工来进行,费力费时。现在,厦门创建了医疗服务报价与分析平台,实现了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动态调整评估、总量调控测算等功能。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卫生管理研究实习员 杨燕芬:医保局把各家医院的工作量都导入到系统中了,我们大家可以很清晰地清楚自己去年的工作量,能够更好地贯彻执行报价方案的细则。
厦门市医疗保障局医疗服务价格处副处长 叶喆喆:这样的平台能轻松实现从医院报价到项目经济分的生成,到最后方案形成的全流程,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接下来,厦门医疗服务价改,将继续逐步疏导价格矛盾明显问题扶持薄弱学科发展,重点对中医、儿科等学科进行政策倾斜。持续推动降低部分大型设备检查治疗及化验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厦门市医疗保障局局长 花育明:动态调整好医疗服务价格,在群众能接受,医院能发展,基金能负担之间寻求最大的公约数,力争为全国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供更多更好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实践”。
从2021年开始,国家医保局在福建厦门、河北唐山等五个城市先行先试启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厦门市作为首批试点城市,试点改革几年,给患者、医疗机构、医生带来哪些变化?记者在首批试点城市厦门进行了调查采访。